完美体育新生研讨课,开课教师是最夺人眼球的亮点。翻开北师大《新生研讨课教学手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赫然在列完美体育。“课程内容精、教学方式活,而且几乎都是由学术造诣颇深的知名教授开设,让我享受了一项令学长们羡慕不已的优待”,对于初涉学术殿堂的2013级新生王雨涵而言,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受益匪浅。
临近期末考试,一向以“低调”著称的张宇发现自己在校内网上的人气飙升,张宇是北师大资源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本科生课程助教。
期末一到,论文要交,实验要指导,试卷要批,张宇明显感觉自己“相当重要”。他的电话铃声不断,有人询问论文情况,有人咨询实验难题,也有人发短信感谢他一学期的辛勤劳动。他做助教的本科生课程,班上30多个学生全部“慕名”找到了他的微信并加其为好友。其实,不只是张宇,如今北师大很多助教都比导师还受人追捧。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人才培养目标”北师大分管教学的史培军副校长认为,助教作为本科生的朋辈,示范效应和沟通效果更好,更能够为学生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北师大自2011年启动深化人才培养综合化改革以来,曾多次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广泛听取师生意见,总结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不足、学生专业和课程选择机会少、教学方式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
大一新生可塑性强,转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完美体育。郑国民教授谈到,在实践中,导师们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面谈、小组学习、进入实验室、文献阅读、写作指导、参与项目组活动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养成扎实的学风。不仅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高度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切实关心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还十分关注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生课堂发言越来越积极,学术越来越深刻,动手能力明显提升……变化就这样悄悄地显现在新生中间。“新生研讨课的价值非常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变革,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学术氛围,培养探索精神。”北师大教务处处长郑国民教授谈到,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新生研讨课规模。
教授女子防身术、参加周末读书会、指导科研项目、解答人际关系疑惑……没错,这是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葛岳静教授的工作清单。自从她担任了本科生导师后,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又多了几个。
针对问题,北师大于2013年颁布《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共20条完美体育,包括优秀人才选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国际视野拓展与国际竞争力培养以及政策制度保障六大计划。“全力推进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培育学校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新增长点是我们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北师大校长董奇直言,综合改革还将继续深入。
“时空弯曲的神秘漩涡——黑洞”、“物理学与医学相遇之———人工耳蜗”、“超弦理论”、“高温超导材料”……看到这些“高大上”的研究课题,你大概不会想到这居然是2013级大一新生的课堂报告题目。这些引人入胜的报告,覆盖了与物理学相关的天文学、医学、材料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内容之多维,让人惊讶于稚嫩新生的学术潜能何以如此深厚?——这就是北师大新生研讨课《当代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的一个缩影。
和张宇一样,2013年有800名研究生助教走上本科生课程助教岗位。他们的工作内容包括随堂听课,了解教学进度、要求和学生学习情况;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批改作业、为学生答疑、做小组和个别辅导、准备上课的教具装置、参与课程监考判卷、指导实验课程、收集和准备教学资料等教学辅助工作。实际上,助教的意义远不止这些。
在本科一年级实施导师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及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树立良好学风,是北师大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又一重要措施。2013年,北师大共有884名教师担任了2013级2416名新生的导师。
“第一次走进导师的实验室,各种高端的试验设备让我兴趣盎然;第一次参加导师组织的读书会,虽然有些云山雾罩的感觉,但更加坚定了我要多读书的信心;第一次接到导师电话嘱咐我注意锻炼身体,让我有一种“VIP”的感觉”2013级心理学院新生郑昊谈起自己的导师李小狸目光充满了敬意,在他看来,导师就是他的人生导师。
在北师大884名本科生导师名单中,有57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长江学者、杰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北京市教学名师和校级教学名师。
“虽然我们的工作量增加了,但发现学生学习基础好、求知欲强,一来可以让我教学相长,二来他们将来也可能是我们的优质研究生生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北师大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赵传峰坦言,导师制可以达到双赢局面。
如今在大学课堂上,“低头族”现象越来越让人瞩目:大学生虽然人在教室,却专注于低头玩手机、低头看课外书、低头睡觉……如何让大学生回归课堂,让“低头族”抬头,这是信息化时代摆在北师大教师眼前的一道新题。
新生研讨课是北师大在有序组合教育教学改革中形成的“重拳”,目的就是要解开这个低头族的“扣子”,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本科教育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没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就不能构建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完美体育,更何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始终认为本科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他深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完美体育,本科教育教学质量面临着多元挑战,提升教学质量的内外压力正在推动北京师范大学酝酿着一轮更为深入的教学改革。
每堂课前准备工作;每天或者隔天浏览课程网站看看学生们在讨论什么,解答课程相关问题;课堂上协助老师点名或者签到;批改一部分期中或期末论文、试卷……北师大历史学院研究生一年级李苏阳细细列举了她的工作。“更多的是义务咨询,比如要看哪些专业书,怎么选择研究方向呀……”对一些平时接触较多的学生来说,苏阳更像他们的课外辅导员姐姐,“作为朋友和学长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把预防人身电网设备事故作为重点安全工作来抓检查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安全生产三大规定情况检查两防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防人身事故和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处理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阻止事故的发生使安全管理工作关口前移从而实现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安全生产目标收到一定的效果
当前,高校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教学改革更是引人注目,信息时代如何面临有效教学现实挑战?如何满足提升教学质量的强大需求?北京师范大学以机制创新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出路,为社会交上满意答卷。